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杂卦传》所列举的六十四卦的配对和次序,可见下表: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这里第五十七至六十四的八个卦,《杂卦传》原来的次序是大过、姤、渐、颐、既济、归妹、未济、夬、大过。宋人蔡渊(1148—1236)根据前五十六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结构和句尾押韵之例,改作上表的次序。其说为是。而《周易》的卦序,则见下表: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比较起来,《杂卦传》的配对与《周易》有同有异。相同的是,配的三十二对全同,这些对子没有被拆开。但对子内部次序却有一些不同。如《周易》是师、比,而《杂卦传》则作比、师;《周易》是无妄、大畜,而《杂卦传》则作大畜、无妄;《周易》是巽、兑,而《杂卦传》则作兑、巽;《周易》是困、井,而《杂卦传》则作井、困;《周易》是蹇、解,而《杂卦传》则作解、蹇;《周易》是家人、睽,而《杂卦传》则作睽、家人;《周易》是泰、否,而《杂卦传》则作否、泰;《周易》是遯、大壮,而《杂卦传》则作大壮、遯;《周易》是同人、大有,而《杂卦传》则作大有、同人;《周易》是中孚、小过,而《杂卦传》则作小过、中孚;《周易》是坎、离,而《杂卦传》则作离、坎;《周易》是颐、大过,而《杂卦传》则作大过、颐;《周易》是渐、归妹,而《杂卦传》则作归妹、渐;《周易》是夬、姤,而《杂卦传》则作姤、夬。三十二对中共有十四对的次序是颠倒的。其中覆卦有十一对,变卦有三对。就卦画而言,只要配对正确,在对子内谁先谁后并无妨碍。反正倒过来倒过去,你对我或我对你:都是对。这说明,在《杂卦传》看来,对是原则,而先后并不重要。

《杂卦传》对子与对子之间的次序与《周易》则很有不同。除乾、坤,咸、恒,家人、睽三对外,其他二十九对全不相同。而乾、坤为上经之首,咸、恒为下经之首。如果《杂卦传》反映了一种卦序的话,那这种卦序也当从《周易》卦序中化出,所以它还是囿于《周易》上经、下经之序。如果考虑卦名意义的话,我们就会看得更清楚:因为《周易》既济、未济殿尾,象辞相应,理当如此;而《杂卦传》则居于五九、六十,既济、未济之称显然名不副实。

由此看来,《周易》六十四卦对子与对子之间应当存在着一定的先后次序。可以肯定,其以乾坤为首,以既济未济结束是有深意的。但也应该承认,如果不看卦名,只看卦画结构,对子与对子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次序?道理实在难以说明。所以,《周易》卦画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配对上,而对子与对子之间的先后次序是欠清楚的。

出于对《周易》卦画逻辑性欠强的不满,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编造出种种新的卦序。下面,我们介绍几种。

首先是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卦序。我们破除通假,将其卦名全部换成今本《周易》的卦名,画成表,其卦序就是: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从表中可以看出,帛书《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律性。它不分上、下经,起于乾、否而终于家人、益。其特点是采用重卦的方法,将一个六画卦分为上、下两个三画卦,以三画的八卦为单位,将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其上卦排列的次序是:乾、艮、坎、震、坤、兑、离、巽。下卦的排列次序是:乾、坤、艮、兑、坎、离、震、巽。上卦的乾,依次同下卦的八个卦组合,成为乾、否、遯、履、讼、同人、无妄、姤。然后,上卦的艮再同下卦的八个卦组合。组合时,把下卦的艮提到前面,先同艮组合,再依次同其余七个卦组合,这样就组成为艮、大畜、剥、损、蒙、贲、颐、蛊。然后,上卦的坎再同下卦组合……依此类推,形成了“八八成组”的帛书《易经》卦序。

帛书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学者们讨论了很久,有着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派认为帛书《易经》卦序在前,今本卦序在后;一派认为帛书卦序不会早于今本卦序,帛书卦序是学者出于对规律性的爱好改编经文的结果。我们同意后说,其理由有二:

第一,从卦名和卦爻辞看,今本《周易》的配对是不可拆分的,比如乾坤、泰否、剥复、坎离、晋明夷、蹇解、损益、鼎革、涣节、既济未济。《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两卦有用辞,其余六十四卦皆无。在今本卦序中,乾卦后紧接以坤卦,“用九”与“用六”相对,这种排列形式颇具深意。《系辞传》、《序卦传》和许多《易》注早就揭示了这一点。而帛书《易经》中,乾居第一,坤居第三十三,用辞的出现非常突然。今本乾、坤两卦居首,其用辞的存在显然具有示范性。帛书隔开了乾坤两卦,用辞的示范性也不清楚了。这只能是改编者只顾及卦画形式的有序,却忽视了用辞间联系的结果。

第二,早期文献引《易》,都是从今本之序。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蔡墨答魏献子问,其引《易》是先乾之初九、九二、九五、上九,用九爻辞、用辞,再坤六五爻辞。显然,蔡墨是春秋时人,用的是今本之序。帛书《易传》各篇,与帛书《易经》同时抄写于一人一手,但它们称引《周易》反映出的卦序,无不同于今本,没有与帛书《易经》相同的。这些事实说明,今本卦序是渊源久远的经文原貌,而帛书《易经》的卦序写成并不太久六爻山雷颐卦游魂,以致帛书《易传》都没有称引。因此,说帛书《易经》卦序早于今本,是没有坚实根据的。

再来看京房的八宫卦序: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京房将八经卦的重卦称为“八宫”,又称为“八纯”,其排列的顺序是:乾、震、坎、艮、坤、巽、离、兑。每一宫卦又统率七个卦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如乾宫所属之卦,其顺序为:姤、遯、否、观、剥、晋、大有。坤宫所属之卦,其顺序为:复、临、泰、大壮、夬、需、比。这样,便构成六十四卦排列顺序,始于乾卦,终于归妹卦。各宫卦中所属之卦,各有自己所处的地位。前五个卦分别称为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第六卦称为游魂,第七个卦称为归魂。

八宫所属各卦的上爻即上世,一律不变。如乾宫所属姤、遯、否、观、剥、晋、大有七卦,上爻都与乾卦同,皆为阳爻。坤宫所属复、临、泰、大壮、夬、需、比七卦,上爻都与坤卦同,皆为阴爻。其他六宫同。

一世卦为本宫初爻变化而来,也就是阳爻变为阴爻,或阴爻变为阳爻。如乾宫中的姤卦,初爻为阴爻,乃乾卦初九爻所变;坤宫中的复卦,初爻为阳爻,乃坤卦初六爻所变。

二世卦为本宫二爻变化而来。如乾宫中的遯卦,初爻和二爻都是阴爻,乃初九爻,九二爻所变;坤宫中的临卦,初爻和二爻都是阳爻,乃坤卦初六爻,六二爻所变。

三世卦为本宫三爻变化而来。如乾宫中的否卦,下卦三画都是阴爻,乃乾卦下卦三阳爻所变;如坤宫中的泰卦,下卦三画都是阳爻,乃坤卦下卦三阴爻所变。

四世卦为本宫四爻变化而来。如乾宫中的观卦,初爻至四爻皆为阴爻,乃由乾卦初九爻、九二爻、九三爻、九四爻所变;坤宫中的大壮卦,初爻至四爻皆为阳爻,乃由坤卦初六爻、六二爻、六三爻、六四爻所变。

五世卦为本宫五爻变化而来。如乾宫中的剥卦,五爻皆为阴爻,乃乾卦五阳爻所变;坤宫中的夬卦,五爻皆为阳爻,乃坤卦五阴爻所变。

游魂卦是五世卦中的第四爻,恢复本宫卦中的第四爻爻象,或者五世卦中的第四爻,其阳爻则变为阴爻,阴爻则变为阳爻。如乾宫中的五世卦剥六四爻变为九四爻,则为游魂卦晋卦;坤宫中的五世卦夬卦九四爻恢复坤卦六四爻象,即是游魂卦需卦。

归魂卦是说游魂卦下卦恢复本宫卦的下卦象,或者说游魂卦的下卦变为相反的卦。如乾宫中游魂卦晋,其下卦为坤,变为乾,即为归魂卦大有;坤宫中游魂卦需,其下卦为乾,变为坤,即为归魂卦比。

京房如此排列六十四卦顺序,是表示卦爻象的变化乃阴阳消长的过程。八宫中的前四卦为阳卦,以乾为首,乾卦六爻皆阳,表示阳气极盛。其次为姤卦,表示一阴生而浸阳。次为遯卦,表示二阴生而浸阳。次为否卦,表示三阴生而浸阳。次为观卦,表示四阴生而浸阳。次为剥卦,表示五阴生而浸阳。次为晋卦表示阳不可尽剥,又复于阳,但未回到内卦之位,而是居于外卦四位,如灵魂一样游荡,故称游魂。次为大有,表示复归本位,即下卦变为乾,故称归魂。

与京房八宫卦序相似的还有元包卦序: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这种卦序只是将京房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宫之序改作了坤、乾、兑、艮、离、坎、巽、震八宫之序,乾坤父母各领长、中、少三子女变成了坤母乾父共领少、中、长六子女。因此,变成了坤首随尾的六十四卦结构。

唐人贾公彦说:“伏牺本画八卦,直有三爻,法天地人。后以重之。重之法先以乾之三爻为下体,上加乾之三爻为纯乾卦。又以乾为下体,以坤之三爻加之,为泰卦。又以乾为本,上加震之三爻于上,为大壮卦。又以乾为本,上加巽于上,为小畜卦。又以乾为本,上加坎于上,为需卦。又以乾为本,上加离于上,为大有卦。又以乾为本,上加艮于上,为大畜卦。又以乾为本,上加兑于上,为夬卦。此是乾之一重,得七为八。又以坤之三爻为本,上加坤,为纯坤卦。又以坤为本,上加乾,为否卦。又以坤为本,上加震,为豫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巽,为观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坎,为比卦。又以坤为本,上加离,为晋卦。又以坤为本,上加艮,为剥卦。又以坤为本,上加兑,为萃卦。是亦通本为八卦也。自震、巽、坎、离、艮、兑,其法皆如此,则为八八六十四。”这一重卦法,可用下表表示:

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

这是依《说卦传》的乾坤父母长中少六子女之八卦次序,每一经卦自重为纯卦后,再依次与其他七卦相配,组成八个别卦,是为“得七为八”。如☰乾自重为乾;再以☰乾为下卦,以☷坤为上卦,得出泰卦;再以☰乾为下卦,以☳震为上卦,得出大壮卦;再以☰乾为下卦,以☴巽为上卦,得出小畜卦;再以☰乾为下卦,以☵坎为上卦,得出需卦;再以☰乾为下卦,以☲离为上卦,得出大有卦;再以☰乾为下卦,以☶艮为上卦,得出大畜卦;再以☰乾为下卦,以☱兑为上卦,得出夬卦。然后☷ 坤自重为纯卦坤;再以☷坤为下卦,以☰乾为上卦六爻山雷颐卦游魂,得出否卦;再以☷坤为下卦,以☳震为上卦,得出豫卦;再以☷坤为下卦,以☴巽为上卦六爻山雷颐卦游魂,得出观卦;再以☷坤为下卦,以☵坎为上卦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配对和卦序,《杂卦传》很有参考价值,得出比卦;再以☷坤为下卦,以☲离为上卦,得出晋卦;再以☷ 坤为下卦,以☶ 艮为上卦,得出剥卦;再以☷ 坤为下卦,以 ☱ 兑为上卦,得出萃卦。其他震、巽、坎、离、艮、兑各组,都依此类推,而得出以乾为首,以损为尾的六十四卦来。

上述帛书《易经》、京房、元包、贾公彦的卦序,人们称之为连体卦序。这种卦序强调统一,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卦。而经卦与经卦之间又有一定的次序:或者是乾坤父母各领其子其女,如帛书《易经》、京房;或者是以乾坤父母六子女为序,如贾公彦;或者在此基础上又阴阳颠倒,如《元包》。这样,从整体上而言,六十四卦结构严密,富于规律性,便于记忆。但却破坏了易卦的配对,破坏了易卦的对偶性,自然与卦名也不相协调。可以说,是求之于外而失之于内。因此,只能说是后人对《周易》形式主义的改造。

《周易》对偶卦与对偶卦之间的系统联系是什么?《序卦传》有一套理论。但付诸实证,可信度不高。后人的种种说法,也只是探索,远未达到解决问题的程度。因此,只好存疑。

原载《经传十五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标签: 周易 得出 易经 配对 乾坤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