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月亮和大阳的运行规律与概念

(每日一题)月亮和大阳的运行规律与概念

中国历法(阴阳干支三合历)与深沪股市 中国历法知识与相关概念早在远古时代,华夏的先民们就开始了对日月星辰的观察,经过漫长的探索,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地球.月亮和大阳的运行规律.他们根据对天象的精确观察,运用其规律来计量时间,制定时间序列,判别气候,划分季节,这样一种法则称为历法. 历法的根本任务在于科学地安排年,月,日,使允们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 又适合人们生活的习惯. 历法是历史的量度尺,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缺乏的工具.太阴历法太阴历又叫阴历, 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它的特点是每个月的平均长度等于或接近于"朔望月"因此任何一天 都有月相的意义,例如逢初一必定看不到月亮,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计有354天. 朔望上弦 下弦月亮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月亮绕地球运行 的同时,也随地球绕太阳运转,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 变化着,,因此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也在不 断变化,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就是“朔”, 一般出现在阴历的每月初一,这时的月亮叫朔月. 而当地 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时,虽然三个星球也是处于一条线上,但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正当太阳落山时, 月亮便从东方升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形的明月,柔和的 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这就是满月,也就是“望”。

出现在阴 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七日,这时的月亮叫望月. 由朔到望 之间,月亮位于大阳以东,月地日的夹角为90度时,人们只能 看到月亮亮半球的西一半,呈半圆形,称为上弦.一般出现在阴历的每月初八前后.叫上弦月. 由望到朔之间,月亮位于大 阳以西,月地日的夹角为90度时,人们只能看到月亮亮半球的东一半,呈半圆形,称为下弦.一般出现在阴历的每月廿三前后.叫下弦月.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 小时多,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太阳历法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 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每日一题)月亮和大阳的运行规律与概念,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历, 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种阳历。 阴阳历法阴阳历是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它的缺点是历年长度相差过大,制历复杂,不利于记忆。我国的历法在几千年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充实、完善,逐渐演变为现在所用的农历。农历实质上就是一种阴阳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每日一题)月亮和大阳的运行规律与概念,旧历,民间也有称为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 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月的性质,因此,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二十四节气节气就实质而言是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 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依次顺属,逢单的均为“节气”,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 确立完善起来的。我国周朝和春秋时代是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土圭测影,就是利用直立的杆子在正午时测量日影的长短。秦朝《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所记载的节气已增加为八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还有一些记载是有关惊蜇、雨水、小暑、白露、霜降等节气的萌芽:一月“蛰虫始振”,二月“始雨水”,五月“小暑至”,七月“白露降”,九月“霜始降”。到了汉朝《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与今天的完全一样。我国民间有一首歌诀:春(立春) 雨(雨水) 惊(惊蛰) 春(春分) 清(清明) 谷(谷雨) 天,夏(立夏) 满(小满) 芒(芒种) 夏(夏至) 暑(小暑) 相(大暑) 连,秋(立秋) 处(处暑) 露(白露) 秋(秋分) 寒(寒露) 霜(霜降) 降,冬(立冬) 雪(小雪) 雪(大雪) 冬(冬至) 小(小寒) 大(大寒) 寒。上半 年是六廿一下 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 定最多不差一 二天这一歌诀是人们为了记忆二十四节气的 顺序,各取一字缀联而成的。

我国农历的主要内容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 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 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二十六天,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

标签: 月亮 节气 历法 望月 平均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