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确立天的法则与命运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从前圣人创制《易经》,是要以它顺应本性与命运的道理。因此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柔与刚;确立人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综括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叠,所以《易经》以六画组成一卦。分开阴与阳,交替使用刚与柔,于是《易经》以六个爻位组成一卦的交错。
一般地认为,性命学很复杂,其实性就是本性,命就是命运。人若要研究某一种植物或是动物,当然要先知道它的本性,确认它适合生长在高山或是平地等等的特性,然后根据本性将这些事物分类,才能明白如何与它相处,或是如何充分利用它的特质。命运指的就是能够存活的时间长短。以盖木屋为例,有些木材能够维持数十年不腐坏,因为价格相当昂贵,于是不考虑木材寿命的人,便随便找些材料来盖房子风水堂:确立天的法则与命运,这种房子可能没住几年就毁坏了。所以说,万物皆有其性与命,并不是人类才有。不过,人类性命的特别之处在于,人既可以行善,又可以为恶,所以会有不同的命运遭遇。
《说卦传》以整体的眼光从三方面分析顺着本性与命运的道理: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柔与刚;确立人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阴、阳”显然比“柔、刚”更为抽象,境界也更深奥,我们至多只能了解“阴”代表受动力,“阳”代表主动力。“柔”与“刚”则较容易落实,我们可以从“水是柔的,石头是刚”的,进而以“是否为有形可见”的观点,来分辨事物的柔与刚。天地是容纳万物最主要的场所,天没有不覆盖的事物,地没有不承载的事物,天地的法则是如此确立,然后再确立人的法则。人类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这就不属于自然的条件了。“阴阳”或“刚柔”都是客观的对象,但“仁义”并非如此,它显然需要某种修行。人类不能和自然界万物一样易经说卦传全文,只要活着就好,人性如果没有以仁义为原则来发展,那么只能称为动物之一。因此,人需要修行,人的生命必须以实现价值为其依归,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然后再综括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叠,从三爻变成六爻,就会更加完整了。所以《易经》才会以六画组成一卦,分开阴与阳,交替使用刚与柔。
中国哲学有三大特色:
第一, 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宇宙可以用天地来代表,是以生命为中心,有变化就有生命,整个宇宙充满生命的演变,一座山、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生命,只是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生命的运作。
第二, 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人的生命并非只是活着而已,要以“价值”为中心。年纪越大,越要提升或实践更高的价值,如果不能确立仁义等道德层面的价值,只是一味地追求利益,而逃避灾害,完全落入身体层次的需求与满足风水堂:确立天的法则与命运,将难以避免落入生物层次。如果不谈仁义,为什么要谈哲学呢?谈哲学就是希望了解人生,然后知道应该如何发展。《易经·说卦》之中,就曾直接提出了仁义。
第三, 朝向超越界开放。人的生命有限制,最大的限制是痛苦、罪恶以及死亡。什么是超越界?就是经验和理性无法达到的范围。有人质疑,既然经验与理性达不到,如何知道它存在呢?这个问题很合理,确实没有人能证明超越界的存在。我们只能说:如果没有超越界的存在,人们便会轻忽生命与生存,对修养善恶更是毫不在意。如果没有对超越界抱持信仰、信念与盼望,人生最后都归于虚无,就不免怀疑奋斗努力有什么意义?向善与否有什么差别?
如果孔子、孟子没有对天的信仰,他们怎么坚持下去呢?孔、孟在关键之时都曾提出“天”的观念,例如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易经说卦传全文,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孔子、孟子在世时,常受世人批评与奚落,但能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原则,是对天、对超越界有其基本的信念。道家的庄子则是体验到人类活在天地之间,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他的思想之精彩,就在于以其高超的智慧朝向超越界开放。
《易经》多次提到鬼神,都在暗示人生并不只有眼前所见的一切,还有必须负责的部分:为人处世安心与否?忍心与否?儒家通过人的安心与忍心,让人们知道有个超越界可以与自己的内心互相呼应,只要真诚易经说卦传全文,就会发现内心所要求的与超越界所设定的标准是一致的。儒家强调人们只要真诚,就会有希望,不一定要成为饱学之士。由此可知,《易经》的教化比较偏向儒家。
标签: 确立 法则 易经 儒家 孟子六爻专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