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风水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也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它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兽医学中,五行学说被用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实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现,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五种基本物质,这些物质既各具特性,又相互联系、运行不息。历代思想家就是将这五种物质的特性作为推演各种事物的法则,对一切事物进行分类归纳,并将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作为阐释各种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法则,对事物间的联系和运动规律加以说明,从而形成五行学说的。

五行学说源于“五材说”,但它又不同于“五材”。它不是单纯地指五种物质,而是包括了五种物质的不同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运动,认为事物之间通过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以保持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事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抽象特性来归纳各种事物,以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来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平衡的。

(一)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来自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自然现象及其性质的直接观察和抽象概括。一般认为,《尚书·洪范》中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概括。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风水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屈也;直,伸也。曲直,原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后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有焚烧、热烈之意;上,即上升。炎上,原指火具有温热、蒸腾向上的特性,后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等农事活动。由于农事活动均在土地上进行,因而引申为凡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和“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即顺从;革,即变革。从革,是指金属物质可以顺从人意,变革形状,铸造成器。也有人认为,金属源于对矿物的冶炼,其本身是顺从人意,变革矿物而成,故日“从革”。又因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伐,因而引申为凡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即潮湿、滋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有滋润下行的特点,后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水。

(二)五行的归类 五行学说是将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以及动物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广泛联系,按五行的特性以“取类比象”或“推演络绎”的方法,根据事物不同的形态、性质和作用,分别将其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现将自然界和动物体有关事物或现象的五行归类,择要列表如下。

表1—1 五行归类表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1.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有序的相生、相克以及制化关系,从而维持者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这是五行之间关系正常的状态。

(1)五行相生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五行相生的次序如下:

木→火→土→金→水→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木为例,水生木,水为木之母;木生火,火为木之子。再以金为例,土生金,土为金之母;金生水,水为金之子。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也称为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克,即克制、抑制、制约。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和制约关系,借以说明事物间相颉颃的一面。五行相克的次序如下:

木→土→水→火→金→木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及“我克”两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以土为例,土克水,则水为土之“所胜”;木克土,则木为土之“所不胜”。又以火为例,火克金,则金为火之“所胜”;水克火,则水为火之“所不胜”。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也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

(3)五行制化 制,即制约、克制;化,即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五行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事物就会因过分亢进而为害,就不能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因此,必须有生有克,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间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正如张景岳在《类经图翼·运气上》中所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2.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间生克制化关系遭受破坏的结果。相乘、相侮是五行间相克关系异常的表现,母子相及则是五行间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1)五行相乘 乘,凌也,有欺侮之意。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其次序同于五行相克。

木→土→水→火→金→木

引起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对其所胜加倍克制,导致被乘者虚弱。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克土,如木气过于亢盛,对土克制太过,土本无不足,但亦难以承受木的过度克制,导致土的不足,称为“木乘土”。“不及”是指某一行自身虚弱,难以抵御来自所不胜者的正常克制,使虚者更虚。仍以木克土为例,正常情况下木能制约土,若土气过于不足,木虽然处于正常水平,土却难以承受木的克制,导致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显不足,称为“土虚木乘”。

(2)五行相侮 侮,有欺侮、欺凌之意。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五行相侮的次序与五行相克相反。

木→金→火→水→土→木

引起相侮的原因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太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但不能克制它,反而受到它的反克。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但若木气过于亢盛,金不但不能克木,反而被木所反克,出现“木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不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不能克制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它的反克。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过度虚弱时,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也会因木之虚弱而对其进行反克,称为“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及,即累及、连累之意。母子相及,是指五行之中互为母子的各行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异常的变化,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母病及子:指五行中作为母的一行异常,必然影响到子的一行,结果是母子都出现异常。例如,水生木,水为母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水能侮,木为子;若水不足,无力生木,则导致木的不足,最终是水竭木枯,母子俱衰。母病及子的顺序与相生的顺序相同。

子病犯母:指五行中作为子的一行异常,会影响到作为母的一行,结果母子都出现异常。例如,木生火,木为母,火为子。若火太旺,势必耗木过多,导致木的不足;而木不足,生火无力,火势亦衰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水能侮,最终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足。子病犯母的顺序与相生的顺序相反。

总之,五行的生克制化,是正常情况下五行之间相互资生、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事物维持正常协调平衡关系的基本条件;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则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关系失调情况下发生的异常现象,是事物间失去正常协调平衡关系的表现。

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兽医学中,五行学说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说明动物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分析脏腑、组织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五行的乘侮关系和母子相及来阐释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并指导临床的辨证论治。

(一)生理方面

1.按五行的特性来分别脏腑器官的属性 如,木有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故肝属“木”;火有温热炎上的特性,心阳有温煦之功,故心属“火”;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有肃降作用,故肺属“金”;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的作用,故肾属“水”。

2.以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 例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又如,心火可以助脾土的运化(火生土),肾水可以抑制心火的有余(水克火),其它依此类推。五行学说认为机体就是通过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二)病理方面 疾病的发生及传变规律,可以用五行学说加以说明。根据五行学说,疾病的发生是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失调的结果,五脏之间在病理上存在着生与克的传变关系。相生的传变关系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相克的传变关系包括相乘为病和相侮为病两条途径。

1.母病及子 指疾病的传变是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肝(木)病传心 (火)、肾(水)病及肝(木)等。

2.子病犯母 指疾病的传变是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脾(土)病传心 (火)、心 (火)病及肝(木)等。

3.相乘为病 即相克太过而为病,其原因一是“太过”,一是“不及”。如肝气过旺,对脾的克制太过,肝病传于脾,则为“木旺乘土”;若先有脾胃虚弱,不能耐受肝的相乘,致使肝病传脾,则为“土虚木乘”。

4.相侮为病 即反向克制而为病,其原因亦为“太过”和“不及”。如肝气过旺,肺无力对其加以制约,导致肝病传肺(木侮金),称为“木火刑金”;又如脾土不能制约肾水,致使肾病传脾(水侮土),称为“土虚水侮”。

一般来说,按照相生规律传变时,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子病犯母病情较重;按照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诊断方面 五行学说认为,动物体的五脏、六腑与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之间是存在着五行属性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反映于体表的相应组织器官,即“有诸内,而必形诸外”,故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表现出色泽、声音、形态、脉象诸方面的变化,据此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元亨疗马集》中提出的“察色应症”,便是以五行分行四时,代表五脏分旺四季,又以相应五色(青、黄、赤、白、黑)的舌色变化来判断健、病和预后。如肝木旺于春,口色桃色者平,白色者病,红者和,黄者生风水堂: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黑者危,青者死等。又如《安骥集·清浊五脏论》中所说的“肝病传于南方火,父母见子必相生;心属南方丙丁火,心病传脾祸未生;…心家有病传于肺,金逢火化倒销形;肺家有病传于肝,金能克木病难痊”,即是根据疾病相生、相克的传变规律来判断预后。

(四)治疗方面 根据五行学说,既然疾病是脏腑之间生克制化关系失调,出现“太过”或“不及”而引起的,因此抑制其过亢,扶助其过衰,使其恢复协调平衡便成为治疗的关键。根据相生规律提出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若按相克规律,其治疗原则为“抑强扶弱”。后世医家根据这些治疗原则,制定出了很多治疗方法,如“扶土抑木”(疏肝健脾相结合)、“培土生金”(健脾补气以益肺气)、“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等等。同时,由于一脏的病变,往往牵涉其它脏器,通过调整有关脏器,可以控制疾病的传变,达到预防的目的。如《难经·七十七难》中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即是根据肝气旺盛,易致肝木乘脾土而提出用健脾的方法,防止肝病向脾的传变。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形成时,本来是两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步结合起来。如《内经·素问》中便有“何以别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水能侮,应四时,合之五行”等记载。从中兽医学来看,它是以阴阳五行两者互相结合作为理论基础的。阴阳学说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观点来说明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而五行学说则用五行归类及生克制化的论点来说明脏腑组织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各有特点,但两者在实践中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如《中藏经》说:“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始终。”说明阴阳之中寓有五行,五行之中寓有阴阳。就以五行学说而论,它就包含了五类事物内部阴阳两气的运行。如张景岳在《内经图翼》中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这就从本质上阐明了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中兽医学临床上,论阴阳必涉及五行,而言五行必联系阴阳。因此,必须把阴阳和五行结合起来,从而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变化。

标签: 五行 克制 阴阳 事物 母子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