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为什么能透视人性的奥秘?(文:李守力)

《易经》为什么能透视人性的奥秘?(文:李守力)
2015年11月21日 22:02:05
本文节选于《周易密钥·第8-2节 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两大公理系统:八卦与五行》。
经学着重剖析人性,是心性的学问。术数着重推演运气,是生命的学问。古代经学家们为了保持学术的纯洁性,反对术数与经学的结合。举个例子,西汉孟喜将五行学说掺进《周易》,遭到同门的排斥,最终被皇帝取消博士(相当于院士)资格。
八卦源于上古八风八节历法,而伏羲重卦为六十四,已经与天文观测、历法实践完全脱离关系,成为“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系辞传》)的象数模型(后世的十二辟卦以及汉易卦气主要用于卜筮,非经学主流)。而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与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密切相关,所以成为推演生命运气的象数模型。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种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以至于六十四卦的“二进制”递进模式,既是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生命体的过程,也是人类思维的生成法则,六十四卦也与一切生命的遗传密码结构相吻合。人体的所有器官、组织、细胞都是依据六十四卦结构密码程序生成的,人的大脑思维模式无疑具有六十四卦结构模式。所以六十四卦可以透视出人性的奥秘。
X

六十四卦与遗传密码示意图
(王清云、魏重琴,遗传密码与《周易》八卦奥秘关系及规律的研究)
六十四卦的“二进制”递进模式,简化为两个字就是“对待”。“对待”的层层递进和交互流行,于是产生纷繁复杂的人心、人生与整个社会。
杨度在《新佛教论答梅光羲君》(1928年8月)总结“对待”说:
一切心念,皆成对待,……所谓对者,凡人心念,必有二端,一能一所,相对而立,若缺其一即不成念。……法相宗言:种识以展转力,能生种种分别。眼识耳识,从亲种子变生现行,而能分别色声,故眼分黑白,耳分喧寂,推之鼻分香臭,舌分甘苦,身分痛痒,诸所成识,亦为对待。世间万事万物,不离心念,凡念
皆对,则世间万事皆对,万物皆对。中国哲学莫先于《易》,《易》义囊括宇宙,不外乾坤,尽于阴阳二义。道家作太极图,以明太极两仪之理,说亦甚精。……世间一切诸对,例如大小、长短、轻重、方圆之类,乃至一身之生死,一心之迷悟,空间之东、西、南、北、上、下、中,时间之过去、未来、现在等等,皆因对待而成差别。
杨度然后阐述“对待”如何生成复杂的人性百态:
心习既成,一心自分二半,……二者对立,自扰于心,互相排斥,互相冲突,全由自心自对,原与外界无涉。人生自幼而壮而老,心中所习,何止万万,习习皆我,即集无数之我与非我,组成两方大敌,随时随地,交战于心。于是内则有苦有乐,极不自由,外则有爱有憎,极不平等。因而推之,对人则有亲疏厚薄之不平等,对物则有精粗美恶之不平等,对事则有利害得失之不平等,对理则有是非可否之不平等。于外既不平等,于内即不自由,差别之习,深入于心,比较择别,计算安排,触念即是,习惯自然,愈演愈多,愈久愈固。我习既成,本心即昧,一切烦恼,于以发生。
《系辞下传》最后一章是整个《系辞传》的巅峰,它阐述了《易经》卦爻结构蕴含的人性数理法则: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八卦以象告”,知人面也;“爻彖以情言”,知人心也。爻际关系有相应、敌应、亲比、顺承、乘刚、敌比、妒合等类别。相应,如志同道合;敌应,如分道扬镳;亲比,如相敬如宾;顺承,如言听计从;乘刚,如阴谋作乱;敌比,如当面不识;妒合,如争风吃醋。“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近,指两相邻之爻;远,指应爻。“近而不相得”,敌比、乘刚也;近而相得,亲比、顺承也。远而不相得,敌应也;远而相得,相应也。“将叛者其辞惭”,如刚爻敌应或乘刚之类;“中心疑者其辞枝”,如二五柔爻敌应或妒合之类;“吉人之辞寡”,如得正之爻相应之类;“躁人之辞多”,如不中之爻以刚居刚之类;“诬善之人其辞游”,如乘刚之类;“失其守者其辞屈”,如不中不正之类。人心之情伪,尽在爻象矣!
标签:

六爻专家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