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假期的放纵后,还是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状态吧,今天就简单聊点关于学习《易经》的基本知识点,一是为了帮自已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再复习一次知识点。
01 《易经》卦象体例的基本构成
我们知道《易经》六十四卦的出场是有顺序可言的,这个规律的解释在《序卦传》是有详细的说明的,后面有时间专门针对《序卦传》学习一番,到时再与大家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那么我们先回归到《易经》六十四卦的单个体例上来看,它们都是由五个大部分所构成的。
我们要想读懂六十四卦,必于此五部分要有一个熟悉的理解,方可取到美妙的效果。下面我们分别看看这五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叫作“卦画”或者是“卦象”:也就是由阴阳爻两个符号组成,六个爻不同的组合就构成了六十四卦。
如图所示乾坤两卦,其中乾卦六爻全部是由阳爻组成,坤卦六爻全部是由阴爻组成。乾坤两卦,可以说是《易经》的门户,其余六十二卦可以说是由天地交感而生的。
第二部分叫人“卦辞”:卦辞是综合地来说明这一个卦的现象的,或者说是对这一个卦整个卦意做了一个总体的概括。这个由周文王在狱里推演出六十四卦后,加上的卦辞说明,为的是让后人能够清楚地明白每一个卦是在讲什么,这样更便于推广。
就像如图乾卦,它的卦辞就是“元、亨、利、贞”(其意为,乾卦,初始亨通,有利于坚守正道),从卦辞能够看出,其表现非常简单明了,但是却又足够我们去体会和发掘其中深意了。
通过学习卦辞,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卦象所隐含的不同内容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并且通过对不同卦的卦辞的对比,我们还可以懂得,在不同情境之下实现不同的目标,需要有怎样的不同条件或前提。但是,往往由于卦辞太过简洁明了,很多人却又不甚至明白其中意,在此基础上又拓出了彖辞和象辞,以辅助人们去更深入理解卦辞卦意。
第三部分叫作“彖辞”:“彖(tuan)”,就是判断的断,是一种断别的意思。据传,它是一种牙齿很锋利的兽,一咬到什么,什么就断了。所以,在这里,彖辞就是判断我们整卦的卦名、卦辞,而后把全卦的要义给定断下来。
彖辞都是根据卦辞一段一段来解释的,有时还会加上一个总结。它主要是来解释卦辞的,并不是单独发挥的,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卦意。
第四部分叫作“象辞”:这里的象辞指的是大象辞(大象是解释全卦的卦象,小象是解释爻辞的现象的),大象它是把上下卦合在一起看的。
就你乾卦的大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乾卦上下两卦都是由乾卦构成的,是刚健的。故其整个大象辞说“天体运行刚健而永不停息,君子当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第五部分叫作“爻辞”:爻辞是解释每一个爻不同的含意的。一个卦从下到上,一共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可能是连贯的,可能是分段的,也可能会有很多其他的变化。为了让我们对爻辞有进一步的了解,每一个爻的爻辞后面还配上一个小象,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爻的象,看它的上下关系,看它的对应关系,还有看这两爻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搭配。
02 通过阴阳爻位置关系来进一步理解《易经》六十四卦
以上把五个部分都了解清楚后,我们就要开始对每个爻做个判断。
一是,要看它当位不当位。我们知道奇数代表阳爻,偶数代表阴爻,那么一、三、五是阳数,二、四、六是阴数。那么,一、三、五这三个位置就是阳位,二、四、六这三个位置就是阴位。如果一三五这三个位置上是阳爻的话就是当位,如果是阴爻的话就是不当位。
二是,看完当位不当位,还要看它相应不相应。应是跟远方的感应和呼应。是指下卦的初爻跟上卦的初爻,如果这两个爻是一阴一阳的话,那就叫应。
三是,相邻的两个爻,有四种关系。
第一种,相邻的两爻是相同的,也就是“阴阴”、“阳阳”,这种上下两个爻,性质相同的,叫做“比”,比的意思是说它们有连带作用,然后就有增强的力量,有扩大的一种能量;
第二种,如果上爻是阴的,下爻是阳的,这个叫做“凌乘”,就是有一点欺负的意思了;
第三种,如果上爻是阳的,下爻是阴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说“阳据阴”,这是站在阳的角度说的,说明阳的力量是超过阴。另一种说法是“阴承阳”,是站在阴的角度说的,有承载帮助配合之意。
通过以上阐释,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如何读懂《易经》六十四卦所要表达的意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传达出来的智慧。当然在历史长河之中,针对《易经》的解读和创新也是有的,但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刚开始就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门道,随着深入的理解与学习,也许到那时也能做出不同的合理解释和创新,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